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于10月5日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由于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独享一半的奖金,另外一半由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 Ōmura) 和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分享,以表彰他们在开发治疗线虫感染的新疗法方面的贡献。这也是中国本土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
现年80岁的日本微生物学家、北里大学教授大村智对链霉菌进行了大量研究。这类生活在土壤中的霉菌能够分泌许多杀灭细菌的化学物质,美国科学家赛尔曼·A·瓦克斯曼曾因从链霉菌中发现链霉素分享195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村智成功从土壤中分离出链霉菌的新的菌株类型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培养,并从中发现50种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菌株。1930年出生的爱尔兰裔美国寄生虫专家坎贝尔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一类新的抗生素——阿维菌素。人体实验表明,阿维菌素能够有效杀灭寄生虫。
疟疾是长期困扰人类的一大疾病。历史上奎宁被作为治疗疟疾的第一线药物,但其有效性不断下降。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员对历代医书中记载的治疗疟疾的药方进行大规模筛选和实验验证,最终成功从黄花蒿中分离出新的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青蒿素能够有效杀灭疟原虫,为人类治疗疟疾提供了新的武器。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图片来源http://www.nytimes.com/2015/10/06/science/william-c-campbell-satoshi-omura-youyou-tu-nobel-prize-physiology-medicine.html?_r=0)
寄生虫引发的感染是长期困扰人类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得主通过他们的研究为人类对抗寄生虫提供了新的武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健康。
来源:科学公园(http://www.ikexue.org/archives/36312)
编辑: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