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技战略情报优势,服务抗震救灾科学决策——兰州分馆抗震救灾科学决策战略情报研究咨询服务纪实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发生的地震震级最高、波及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大地震,地震造成了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地震发生后,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面向国家抗震救灾科学决策的情报需求,迅速组织资源环境科学战略情报研究团队力量,全面开展了国内外地震灾害预测预警、次生灾害防治、建筑抗震设计等方面的国际科技信息收集和情报分析研究,及时快速地向中国科学院及相关部门报送情报研究成果,在抗震救灾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领导重视,积极策划

  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兰州分馆馆长张志强研究员即指示,情报研究部立即组织资源环境科学战略情报研究团队成员开展地震灾害专题科技情报的研究和服务工作,主动为国家和院领导决策提供情报服务。

  张志强馆长指出,兰州分馆情报研究部及团队成员要精心策划、做好选题,要组织专题小组,从三个方面收集和分析资料、撰写决策咨询报告:一是国际上关于地震预报预测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关于汶川地震的成因的认识;二是关于国际上抗震建筑与防震设计的标准、经验与做法;三是关于地震救灾的知识与技术、以及国际上灾后重建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要求,信息一定要客观、准确、实事求是。根据上述要求,情报研究部组织团队成员认真讨论、精心策划了系列选题,分地震发生成因、地震预报预测、地震灾后重建、抗震建筑设计等专题小组,加班加点开展调研和分析,快速完成调研分析报告。为保证报告的质量和信息准确性,张志强馆长直接审阅、为每一篇调研分析报告把关,提出报告的写作重点、质量要求等。这些报告在完成以后都以最快的速度上报院办公厅信息处。积极的策划和组织领导,使兰州分馆地震科技专题的应急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快速反应,主动服务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兰州分馆资源环境科学战略情报研究团队以情报研究人员特有的敏感性和使命感,很快意识到政府在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科学决策中对相关科技信息的需求,将开展地震灾害情报研究和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将开展好地震科技情报研究服务工作作为支援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张志强馆长部署和要求后,资源环境科学战略情报研究团队立即讨论、分析了地震专题科技信息的需求领域,布置团队成员发挥资源环境科学学科背景优势,快速搜集、分析地震专题科技信息。团队成员以快速反映机制开展工作,改变常规情报研究服务模式和信息报道机制,及时主动地为国家和院领导开展地震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积极完成和快速上报决策咨询报告的同时,充分利用兰州分馆主办的信息报道类快报《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地球科学专辑》、《科学动态监测快报——资源环境科学专辑》、《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气候变化科学专辑》等平台,组织“地震科技专辑”、“专栏”等,快速地报道了大量国际地震科技方面的综合信息、案例和情报分析成果。这些“快报”也突破常规的出版时间限制,提前出版向决策者和广大读者发送,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许多单位都不断联系索要这些地震科技专题的快报。

  三、分工合作,全力行动

  在这次地震专题科技情报研究和服务过程中,团队的协作机制和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团队领导的指示和直接领导下,团队成员暂时放下了正在进行的其他工作,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地震灾害专题情报研究当中。团队成员根据专题研究的方案策划和内容选题,结合每个同志的岗位和学科优势,按照总的目标和研究规范要求进行了合理分工,为快速形成重要研究成果打下了基础,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团队成员在十几天的工作中,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地工作。全体团队成员表现出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和敢想敢干的创新、创业精神。年轻研究人员在这次专题研究中意志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高,协作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有些成员通过这次专题研究脱颖而出,表现出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发挥了骨干的作用。

  四、信息报送,成效显著

  经过精心策划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先后调研完成了一系列决策咨询报告:《国内外专家对汶川地震的成因分析及思考建议》、《地震预测的现状与未来》、《各国地震灾后重建经验及对汶川灾后重建的启示》、《日本的抗震救灾经验》、《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地震次生灾害应对措施》、《国外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应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灾后疫情的分析及防范》、《世界部分国家(地区)重大地震灾后重建经验》、《国外重大地震灾害中建筑物抗震状况分析及抗震建筑设计经验与技术》、《地震中的学校安全——OECD“让学校在地震中保持安全”报告要点解读》、《地震灾后人员搜救先进技术》、《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2008—2012年战略计划介绍》、《美国灾后评估操作细则》、《美国灾民安置点选址与规划》等。

  这些报告完成后都迅速上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信息处,有6篇报告被《中国科学院专报信息》采纳上报中办和国办。其中,《国内外专家对汶川地震的成因分析及思考建议》、《各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之一——日本》、《各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之二——美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灾后疫情的分析及防范》、《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地震次生灾害应对措施》等5篇咨询报告被中办、国办的信息专报采用,为国家和院领导的抗震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情报服务。

  同时,为了扩大地震专题科技情报决策咨询服务的效果,积极与《科学新闻》(半月刊)编辑部联系,扩大决策信息的服务范围,有7篇报告已经在该刊上发表,进一步扩大了决策咨询服务的范围和影响。

  目前,兰州分馆情报研究部资源环境科学战略情报研究团队仍在继续关注和收集国际上相关的重要地震科技信息,以便进一步做好科学决策的战略情报咨询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