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工青妇  |  离退休工作  |  党内法规  |  党委信箱  |  机构主页
国家科学图书馆在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009-06-29 | 编辑:张志强 | 【 】【打印】【关闭

  作为科技部确认的国家科技文献保障体系8家重点支持单位之一,国家科学图书馆在服务好中国科学院的同时,通过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英文简称NSTL)的资源建设、文献服务和服务系统建设,以先进理念、优质服务和改革创新等举措主动推动全国科技文献保障系统的发展,努力在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绑定:与国家科技文献事业共发展

  “NSTL是国家科技文献平台的核心,由若干成员单位组成,开展联合建设和联合服务。作为NSTL理、工、农、医四大领域中‘理’的代表,我们不仅派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在NSTL专职工作,而且促使资源建设、文献服务、信息技术等团队全方位参与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建设工作,自觉将促进国家科技文献事业发展视为自身发展的应有之义。”国家科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晓林介绍。

  结合自身资源建设与创新服务实践,国家科学图书馆在文献采集、数据加工、资源服务推介等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并承担了NSTL三期网络服务系统改造、NSTL文献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国际科学引文数据库建设、NSTL国外科技文献嵌入式检索主界面等服务系统的开发工作,将“建设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系统”、“无处不在的知识服务”等理念渗透其中。同时连续4年面向国内图书馆界主动策划组织承办“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从数字图书馆新技术、新理念到服务系统开发,全面宣介数字图书馆建设最新进展和趋势,培养了一大批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才,以此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2006年国家科学图书馆在整合组建后,以更雄厚的实力参与国家科技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主动承担了NSTL的数字时代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深化NSTL文献信息服务的战略措施,推进了国家科技文献保障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引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在承担国家科技文献平台的文献传递服务中,国家科学图书馆率先推出的每周7天、在24小时内完成全文文献传递的服务规范要求,带动了NSTL整体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针对用户获取1995年以前的回溯性数据困难的问题,他们将“代查代借”工作的理念和做法推广到了NSTL服务中。“目前他们每月代查代借服务量在1500次左右,在所有成员单位中服务量最大,基本上占到了50%。”NSTL办公室负责人说。

  针对我国主要数字资源引进单位普遍“只用不藏”,缺乏可以永久保存和长期可靠使用的配套措施的问题,他们率先开展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的跟踪分析和研究,发起并先后推动中、德、美等国轮流举办“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会议”,并组织国内主要科技信息机构协商联合建立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机制,组织开发和试验了长期保存系统。

  在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2008年,NSTL联合国内有关文献情报机构的领导和专家成立了“数字图书馆高层论坛”,在首届年会上,与会专家代表共同签署了《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行动宣言》,呼吁各界人士关注并立即行动起来,促进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他们责无旁贷,承办了首届数字图书馆高层论坛,是国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新华书目报》记者在报道中如此评述。

  此外,他们牵头承担科技部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并面向全国进行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培训和推广,得到业内广泛认可,正在积极申请成为国家标准。

  接轨:促进国际地位提升

  2006年以来,国家科学图书馆多次主动策划和承办了由NSTL主办的重要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等,如“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法律应用热点问题研讨会”、“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政策与战略国际研讨会”、“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学术研讨会”等,围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界前沿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图书情报界的国际影响力。

  他们与美、德、韩等国保持或新建立了长期的人员交流或工作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进行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研究,牵头组织中德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的合作伙伴项目等。目前共有8位同志在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各个专业委员会任职,使我国图书馆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显著提升。

  德国马普学会的同行在博客中感叹:“国家科学图书馆现在正在做的,与我们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愿景是相符的。”

  NSTL主任袁海波在一次会议上,以“理念先进、实践领跑、国际有位、业界公认”16个字对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给予了高度评价。

  正是不断的战略思考和战略规划,引导着国家科学图书馆一步一个脚印地开拓、奋进,使其逐步成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引领者,并走进了世界图书情报事业的先进行列。

  《科学时报》 (2009-6-29 A1 要闻,记者 王学健 通讯员 吕秋培)

  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6/220941.html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陇ICP备05000311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邮编:730030  电话:0931-8273628